不停的吃吃吃,為彌補第一周缺憾般。在公司附近找到一塊Food court,有著馳名雞飯;
開始南來北往,甚至跑到馬來西亞吃份雞翅;當然碩大的螃蟹也在當地人引路下狠狠打碎三支大鉗。
說到雞飯,目前嘗過Chatterbox、天天、亮耀幾家名氣響的,前者長輩請客但被當地人念說吃名氣與服務,但後二者則非浪得虛名,雞、飯、醬汁各有所長;那日去的遲,天天沒雞腿只剩尾巴部位,但嫩與滑不負雞飯至尊之名,亮耀在雞胸等油質少處難免口感偏粉,不過後者飯清爽又帶香氣,比起前者較軟糯口感更得我心;而天天的雞油味道濃厚香甜,可能兩匙就再一碗白飯,令人想起阿美雞油飯,但天天未加油蔥、口感不膩,更勝一籌。
南來北往,幾乎在台灣沒看過的通通來一份,是以rojak、蝦麵、prata、釀豆腐、豆軒、蠔煎、炒餜條、越式河粉、涼菜、briyani、窩打都嚐了些,但大概都沒碰到好吃的店家,沒甚麼動力一一解說;倒是在馬來西亞的兩天見識不少,如藍花飯、仁當、烤雞翅,白色蛤蜊,以及可怕的榴槤(這太值得另開一篇寫..);仁當在咖哩先生的咖哩中嚐過,以及台灣部分東南亞的料理也有,印象有點近似月桂葉或百里香(還是香薄荷?);烤雞翅是貨真價值的炭爐燒烤,焦黑外皮、香氣、多汁與彈性,小店功力展露無疑,白色蛤蜊味淡口感脆,十分新奇。
新加坡的螃蟹料理名氣響亮,這次三隻都來自斯里蘭卡,都較台灣蟹大兩倍以上,吃來自然爽快,特別是那螃蟹米線,牛奶為底混出玉米濃湯般香氣,白胡椒若有似無飄盪,相當鮮甜,只差沒捧起砂鍋豪飲;不過台灣蟹的滋味反倒更為濃縮,各有擅場吧。
最後終於訂到這間了,應該沒多少人認得出來才是